十二月

  12月份是我們慶祝救主耶穌基督誕生的節日,每年此時我們可以再思耶穌基督的救恩,祂以卑微的身分來到地上,祂本有至高的榮耀,卻為我們成為貧窮,這就是聖誕節的意義。謙卑和捨己是救主耶穌給我們看見的榜樣,也是我們今生常常要學習的功課。看見耶穌的降卑,我們才知道我們原來很不謙卑;看到耶穌的捨己,我們才知道我們的愛遠遠不夠。

  主耶穌即將上十字架之前,曾對門徒諄諄教誨,特別在太25章講了三個比喻:十童女的比喻(25:1-13)、分銀子的比喻(25:14-30),以及萬民受審判的比喻(25:31-46)。這三個比喻都告訴門徒一件事,就是要在主來的日子之前預備好自己。聰明的人應該像預備油的童女,又像那忠心良善為主人盡心盡力賺取銀子的僕人,或是那些積極服事別人的人。這些比喻都在告訴我們那日子快來了,沒有人知道那是什麼時候,我們也不用去猜,因為猜也猜不到,只是白費力氣。

  既然我們應該好好預備,因此,在認識神的基本工夫上,我們需要加油!好好讀聖經是為了認識神,除此之外沒有別的途徑可以有系統地、全面地認識神。而為了更深入認識神與服事神,我們就需要門徒訓練,讓我們可以遵行主所吩咐的,去傳福音並教導人成為祂的門徒。讀經和門徒訓練的目的不是為了單單增長對神的知識,而是當我們有了對神的認識之後,我們怎樣能更好的敬拜祂和事奉祂。

  具體而微就是我們把生命對焦在向神的敬拜上,以及對弟兄姊妹的服事上。因此,教會提供了機會讓弟兄姊妹去操練神賜給每位弟兄姊妹的恩賜。保羅教導說:「因為善作執事的,自己就得到美好的地步,並且在基督耶穌裏的真道上大有膽量。」(提前3:13)願弟兄姊妹羡慕善工,神賜的「銀子」莫埋入土裡!

十一月

  親愛的弟兄姊妹,上帝的話語是真實的、是實貴的,也是我們應該天天親近的。如同我們每天需要攝取飲食,來維持我們生命的運作,每日的屬靈糧食,卻可維持我們的靈命健康。

  今天我們需要面對大量的外來資訊,有時我們很難分辨這些資訊的好壞和價值,但它們卻在無聲無息中稍稍地影響了我們的價值判斷,因此我們都要謹慎來分辨。許多事物可能不能單靠我們的經驗,或是聰明智慧來分辨,因為這個時代虛假的東西太多了,就算是經驗老到的信徒,有時也難免被不正確的信息混淆了。能夠讓我們頭腦清醒的,無非是來自神的聲音。

  養成每日讀經的習慣一定要很刻意去實行,天下之事難在常常半途而廢。讀經之所以不能養成每日閱讀的習慣,原因很多,其中一個多數人都同意的就是時間的運用。我們每天會記得要把重要的事情完成,或是急迫的事情完成,只是我們老是把次要的事情,或是不太重要的事情先完成,可能是因為這些事情相對上比較容易完成。其實每日的讀經進度並不難達成,而是在於我們的心思意念,經常被瑣碎的事情絆住,我們分心了,意志力不能集中。等到這一天快要結束我們終於有時間,但卻沒有精神體力了。

  好不好,我們將最好的獻給主,將我們最佳的精神狀態用來讀聖經,相信這一天會是充滿活力的一天。也許當天讀的聖經你記不得多少,但是讀經是日積月累的工夫,等到有一天,在突然之間,你就會想起神的話語,因為這時聖靈幫助你想起來,這是多麼叫人興奮的事啊!願弟兄姊妹舉起下垂的手、發酸的腿,繼續與我們的同伴同行。

十月

  傳道人在教會裡首要的挑戰是把工作的焦點能夠對焦在祈禱和傳道的事奉上(徒6:4),因此弟兄姊妹們起來配搭事奉,對教會的發展是非常具有決定性的因素之一。吾人相信世上沒有哪一位傳道人可以包山包海,甚至十項全能做好每一件事,那是絕不可能的事,因為基督已賜給教會各樣的恩賜,讓弟兄姊妹彼此配搭來事奉祂。

  傳道人為了對焦在事奉上,就必須花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準備如何去傳神的道。因為任何一個錯誤都可能導致信徒走偏,使教會陷入危險的境地。撒但的作為在這個時代比以往的世代更猖狂,因為牠知道自己的時日無多,能夠拉一個人到牠的陣營,就更加添牠的力量(果真如此嗎?)。君不見牠使出五花八門的技倆,唯一的目的就是叫人遠離神。

  牠的技倆有哪些呢?成功神學:這個叫人十分興奮的東西,以為信了耶穌凡事都應順利成功,否則就不是好的基督徒。新派/自由派神學:聖經不過是人的作品,當中必有錯誤,或許錯誤不太多,但沒關係,只要有錯誤就能證明聖經不是鐵板一塊,最終有被攻破的一天。只要信徒查經的時候把精力專注在字字句句的解釋上,不必在乎經文原本要說的是什麼,也不必在意經文對我有什麼幫助或提醒。後現代主義:叫人拒絕世上有任何絕對的權威,包括上帝和聖經!人活著本來就很辛苦,現代主義的理性追求叫人疲倦,不如追求感性的事務,叫人的心靈可以得到休養生息的機會,嗯,這不就是希臘哲學中「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思想嗎?管它的!「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基督徒生活在這艱難的世代,傳道人最怕的就是信徒與今世的價值觀妥協,此時無需撒但怎麼攻擊,教會已不攻自破。這就是傳道的艱難之處。

九月

  出20章和申5章都記載了耶和華神賜給以色列人的十誡。這十條誡命是寫在兩塊石版上,都是神親自刻在上面的字。為什麼有兩塊版?按古人的合約是雙份的,立約的雙方各持一份。所以一份是上帝的,另一份是以色列人的。它們將被保存在約櫃中以作為以色列人世世代代的記念。他們不但要時常複習這些誡命,也要身體力行遵守這些誡命。它是建立在救贖者與被救贖者的關係上,而這關係乃是因著愛而來。

  這十誡的內容如下:(1)除了耶和華以外,不可有別的神;(2)不可雕刻偶像和跪拜那些像;(3)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4)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5)當孝敬父母;(6)不可殺人;(7)不可姦淫;(8)不可偷盜;(9)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10)不可貪戀人的一切。

  這十誡到新約時代,耶穌更賦予了它新的詮釋,就是歸納為兩條:第一條是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第二條是愛人如己(太22:36-40)。耶穌說,「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耶穌將舊約和新約做了一個連接,是誡命的更新,因為律法是不能廢棄的,耶穌乃是叫它完全。

  神在舊約呼召以色列人作祂的子民,為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同樣在新約神也呼召屬於祂的人成為被揀選的人,並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兩者都有同樣的任務,就是成為像神一樣聖潔的子民,並帶領人來敬拜祂!

  基督徒作為被神救贖的群體,乃是在主的旨意中合而為一的。因此十誡的教導並非屬於個人性、私人的道德律,而是全體互相關連的律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任何個人的行為都與這個神聖的家庭有關。求主讓我們彼此勸勉,凡事行在光明中,討神的喜悅,如同明光照在世上。

八月

  出埃及記一貫的主題是作神的子民。神救贖以色列的目的是歸耶和華為聖,成為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國民(出19:3-6)。

  在新約,彼得前書2:9用出埃及的主題來形容新約的教會:「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無論舊約或新約,神的救贖目的都是相同的,就是要在萬民中揀選、呼召屬祂的子民,叫他們成為祭司,並成為聖潔的國度。這裡所講的,是要基督徒的職責是去傳揚神的(救恩)美德,帶領眾民來敬拜上帝,並且在品德上反映了神聖潔榮美的形像。

  今天世界充滿了各種引誘,魔鬼利用形形色色的物質、媒體、慾望,不斷在勾引人們走向墮落的道路,正如遠古之前牠在伊甸園裡所做的勾當。只是人們並沒有從亞當和夏娃的慘痛教訓學到功課,依然愚蠢地成為撒但的俘虜。這些與神為敵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約壹2:16)是顯而勿見的。

  那些事情是和神的聖潔美德相反的事,特別是不道德的行為、婚外情、婚前性行為、網路上的色情,以及沒有節制的遊玩、醉酒、賭博等等。上帝原是呼召我們成為祂的子民,是聖潔的國民,因此,我們就應當脫離那些不聖潔的事。保羅更教導我們:「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做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2:21-22)

  盼弟兄姊妹以聖潔的國民互相勸勉,偶有被過犯所勝的弟兄姊妹,我們也要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來(加6:1)。在主耶穌那裡有恩典和憐憫,要按祂的公義和信實,赦免一切認罪的人(約壹1:10)。

七月

  我們在主日講台連續講了出埃及記的信息,我們從以色列人行走曠野路的經歷中學到一些教訓,16章的天降嗎哪以及17章的磐石出水。天降嗎哪教導我們一個維持屬靈新鮮感所需要的紀律,就是要在工作和休息中取得平衡。這個平衡的教導並不是來自人們的經驗或是某些名人所倡導的「養生守則」,它單單來自創造世界萬物,以及人類的耶和華神。祂吩咐我們六日要做工,第七日要安息,這個就是維持屬靈新鮮感的秘訣。每天靈修讀經,這是一個基督徒一生必須養成的屬靈紀律,如同我們一日要吃三餐來維持身體的健康運作,但靈屬的食物比物質的食物更加重要,耶穌基督也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而是靠神口裡所出的每一句話。」(太4:4)這是維持我們靈性生命的必要。

  斯托得牧師說:「我們……是兼具靈與身心的受造物,因為我們有身、心、靈。……三者中的任何一個,都會對其他兩個產生影響,尤其是我們身體狀況對屬靈生命的影響。……我們疲倦或生病的時候,不會想要讀聖經、不會想要禱告、不會想要為耶穌基督作見證。但當我們身體感覺好些,這些事情就變得容易多了。」

  因此,一個星期一天的安息對我們的身、心、靈影響有多大!我們需要休息。我們不但需要每天靈修的紀律,我們也需要一星期一天休息的紀律。所謂的休息,並不是什麼事都不做,而是要離開我們平日的工作,來到神的至聖所(教會)敬拜上帝,並藉著敬拜的行動,與這位至高、至善的神會面,祂要藉著祂的話語來安慰我們、赦免我們、堅固我們、造就我們,又藉著祂的聖餐來餵養我們;而我們又藉著禱告和詩歌來向祂回應,每星期宣告我們屬祂,祂也屬我。祂也藉著敬拜的程序來祝福我們。

  任何一位基督徒若輕看、小看、忽視敬拜中所傳達的恩典祝福,那將是他/她身、心、靈三方面的損失。而我們在敬拜中所進行的任何一個項目,也都是非常有意義的,那是上帝要訓練我們成為主耶穌門徒的方式。

  基督徒就是一個跟隨基督的人,耶穌基督給基督徒的使命就是去使萬民作祂的門徒。要使別人成為基督的門徒之前,自己必須先成為一個這樣的門徒,有傳福音的負擔、有教導的責任。為達成這個使命,我們要維持每日讀經和每星期敬拜的紀律,而藉助的方法就是要有管理時間的紀律。

  我們每天為這一天要做的事情禱告是非常有幫助的。如果養成這個習慣就不會忘記與別人的約會。當我們這樣做,就是以祈求的態度來面對這一天自己所要面對的一切事情。在一天的開始,列出當天最重要必須完成的事情,將它放在優先的次序中,並為每一項要完成的事,預留所需要完成的時間。當這樣的操練持續每天進行,我們就養成了管理時間的紀律。這樣的紀律很重要,不僅是對我們的工作,也是對我們的屬靈健康有益。常常我們花了太多的時間在無意義的事情上,無形中將我們的精力消耗殆盡,以致我們無法再去做其他更有意義的事情。

  我們的工作需要時間,我們與家人相處也需要時間,我們也要分出時間建立我們與神的關係。哪些是我一天中最重要的事,我們就以那件事開始吧!愛神的的人需要紀律,而律是好東西,是我們的好朋友。

六月下

【簡介AWF】

  AWF(Alliance World Fellowship)即世界宣道會團契,1975年召聚全球各個國家的宣道會領袖於美國紐約開會,會議結論成立了世界宣道會團契,這是每四年召開的全球宣道會會議。她的使命是聯合全球的宣道會教會,以促進完成主耶穌的大使命為宗旨。2000年在香港舉行的會議中決定,強化向世界宣教的策略。主要的工作是協助各國的宣道會從神學的立場面對當代各樣的問題,並促進在特殊處境中的宣教發展,努力將個別宣道士與潛在的合作夥伴聚集在一起。

【EMERALD】

  EMERALD是指歐洲/中東地區(Europe/Middle-East Region)在AWF之下所屬的地區事工,每兩年召開一次會議,明年5月29日至6月4日在德國舉行下次會。本教會屬於這個地區的事工。

【讀經計劃】

  教會理事會已做成決議,將推動全教會弟兄姊妹的讀經計劃,計劃的實行以小組為單位,每位有所屬的團契或小組的弟兄姊妹,可自行規劃自己那組的讀經進度,以一年內讀完整本聖經為目標。教會也鼓勵沒有小組的弟兄姊妹,選擇合適的團契或小組加入讀經的計劃。讀經是基督徒每日所需要的靈糧,天天讀神的話語,天天與主親近是我們生命得力的來源。我們的人生目的是榮耀神,並以神為樂。忽視每日的讀經是輕忽神的餵養,這有損我們的健康,也違背了神的吩咐。

【門徒訓練】

  門徒訓練是主耶穌在「大使命」中的教導:使萬民成為祂的門徒。為實踐這個使命,教會必須進行門徒訓練。教會的門徒訓練由教會的同工、前任過同工,以及潛力栽培的同工開始,以一對一的訓練為原則,佐以一對多的課程為輔助。一對一的課程使用巴刻所著的《認識神》為教材,受培訓者務必努力完成此書的閱讀。門徒的訓練目標為,為教會培育人才,日後將擔任教會同工、團契主席、小組長,及各類事工的負責人。完成首階段的受訓者,將有義務繼續培育下一代的門徒,如此門徒生生不息,使教會成為一個門徒培增的大使命教會!

六月上

  耶穌基督的大使命不只是傳福音,傳福音也不是大使命的主要重點,「大使命」的含意比這個偉大許多。我們應該向失喪的人傳福音,並且希望信主的人親近耶穌。但傳福音不是教會唯一的功能,也不是教會敬拜的重點。

  「大使命」經文的主要動詞不是「去」,也不是「施洗」和「教導」,而是「使萬民作門徒」。所以,按照原文的翻譯應該是這樣:「你們去的時候,要藉著教導和為人施洗,使人作我的門徒。」也就是說,「大使命」的真理不是停在叫人信耶穌,更應該讓其成為主耶穌的門徒。教會的目的應該跟主耶穌的教導一致,就是「使萬民作主的門徒」。因此,桑威爾對教會的理解是:「教會」只聽基督的聲音,只服從祂的命令,只追求祂的目的。

  當弟兄姊妹了解了門徒訓練的必要性或必須性,我們教會就當努力進行門徒訓練。門徒訓練不是只教導聖經的知識和事奉的技巧,真正的門徒訓練的核心概念應該是:

  第一、帶領人與神建立正確的關係。合乎聖經的門徒訓練要從盡心、盡力傳福音開始。我們有義務向萬民傳福音。被培育的門徒必須對失喪的人有負擔,正如耶穌對他們有強烈的負擔一樣。祂來到世上,流血捨命,就是為了讓失喪的人可以得救重生。門徒訓練就是帶領人借著基督與神建立正確關係的過程。

  第二丶培養他們,使他們長大成人,滿了基督長成的身量。在靈命成長的每個階段,神的心意是要我們的靈命長大成熟。靈命成熟是門徒訓練的一個關鍵點。

  第三、細心培育的成長策略。靈命的成長不是自然發生的。我們不能讓初信者和新信徒自己去成長。我們需要細心地對初信者進行培育。

  第四、他們也可以在其他人身上複製這整個過程。門徒訓練所關乎的,是一個生命影響生命的結果。因此,你的生命不能影響另一個生命,就沒有達成大使命的要求。

五月下

  我們都同意基督徒一生最大的目的是榮耀上帝,並且永遠以祂為樂。我們也都同意正統教義的重要性,要將一切的榮耀都歸給神。

  既然如此,當我們在談到敬拜的時候,為何大家的看法卻有那麼大的不同?當我們談到要以榮耀神為我們一生最大的目的時,我們的敬拜可能常常受到其他人先入為主的假設所影響。例如:許多人認為,在敬拜時所經歷到的真誠度和自由度,是評估良好敬拜的指標。

  由於我們認為,人在出於自願且不受拘束的情況下,會比較真誠。所以我們就認定那種不拘謹、隨性的敬拜才能釋放情感,而正式、嚴謹的拜則會壓抑情感。並且認為如果我們不能隨心所欲地敬拜、不能獻上所有的情感,僅乎就無法以神為樂。

  但是,當我們想到情感有多麼容易欺騙人,就知道以上的想法是有問題的。要假裝真誠或熟心太容易了,更何況我們都是墮落的罪人,沒有辦法每次都有適當的情感流露。因此,我們首先要認定的第一點就是,情感本身不能作為一種評估敬拜的標準。

  第二個常會被誤導的敬拜假設是跟傳福音有關。傳福音是教會重要的使命,我們應該看到更多人信耶穌。所以就有人說,既然有些方式會妨礙未信主的人來作禮拜,那麼我們就應該除去這些阻礙,好讓敬拜更符合慕道友的需要。

  但是,神的子民來到祂面前公開敬拜時,我們應該採用某些非信徒的標準嗎?聖經有哪處經文鼓勵我們要為非信徒來制定我們的敬拜?

  以上的兩點是我們最常見的先入為主的假設,使得我們很容易就偏離了榮耀上帝的敬拜。因此,我們必須回到敬拜的本質,一切以神的榮耀,討神的喜悅來進行基督徒的敬拜。

五月上

【關於生活營主題】

  保羅教導我們:「所以,你們或吃或喝,無論做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林前10:31)因此,威斯敏特要理問答(Westminster Catechism)第一條開宗明義說明:人生最重要、最崇高的目的就是榮耀神,完全以祂為樂,直到永遠。

  然而,很明顯的,因為人類的墮落,人不可能達到這個目的。因而,上帝賜下一位救主,因著耶穌基督的救贖,讓人回到人原本被造的目的。神為得救的人預備了教會,讓蒙恩的罪人可以敬拜上帝。我們可以這麼說,〝教會〞是為敬拜而聚集的團體,並且敬拜就是歸榮耀予神,以神為樂。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以色列人向拯救他們的上帝獻上了敬拜,來回應脫離在埃及為奴的日子。離開埃及是脫離世界,進入與神同在的敬拜之地,神拯救的目的就是敬拜,因為上帝的子民蒙召是為了敬拜。

  我們的天父在尋找敬拜祂的人,因為「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真理)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祂。」(約4:23)只有真正得救的人才能敬拜神,敬拜神的人是認識神的人。因此,教會的崇拜,是一個反抗這個世界的行動,它顛覆了世界的價值觀。不是為慕道友而設去迎合任何在主日踏進教堂的人。我們不能期待非信徒在教會的敬拜中會感到自在,我們可以幫他們翻聖經,我們可以告訴他們何時要坐下,何時要起立,沒有人會反對我們的體貼。但原本,敬拜的本身就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在這次的營會中,將帶領弟兄姊妹認識什麼是教會,教會的目的和使命是什麼,聖經教導我們什麼是真正的敬拜,我們這一生怎樣走在〝敬拜人生〞的道路上。

四月下

【作門徒系列之四】

  * * * * * * * 如果價值觀沒有改變,真正的改變就不會發生。 * * * * * * *

  要使主耶穌的大使命真正在每一個門徒的身上實踐出來,取決於價值觀的改變。價值觀影響我們對時間運用的優先次序,例如我們會不會把星期天的主日崇拜分別出來?我們會不會排除萬難參加周間的查經聚會?我們會不會為了事奉特別需要拿出一段時間來預備?這些都是價值觀呈現在我們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因為你認為什麼是最重要的,來決定你要把時間用在什麼事情上面。

  但即使我們把許多時間用在事工上,仍不能表示我們就是主的門徒。我們必須從事工的本身進入生命管理的層面,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更新我們的呼召。今天,城市裡的信徒都很忙碌,如果不能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就無法管理好自己的事工;若不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生命,便不能有效管理自己的時間。因此,我們迫切需要管理好自己,更新我們的價值觀。

  簡單的說,門徒訓練需要弄清楚基本的問題。其中確定門徒訓練的核心價值觀是培育門徒最關鍵任務。在培育門徒價值觀的背景下,我們首先必須區分傳統教會的價值觀和以門徒訓練為目標的教會價值觀。

  傳統教會的目標在於提供知識;以門徒訓練為目標的教會在於轉變生命。前者重視課程的成功;後者重視靈命的成熟。因此,在傳統教會中,事工才幹會受到高度評價;在以門徒訓練為目標的教會中,人的生命才是最受關注的焦點。

四月上

【作門徒系列之三】

  為什麼教會要做門徒訓練?因為門徒訓練是聖經給每一個世代基督徒的呼召。門徒訓練是每一世代都不會改變的工作。

  由於現代人普遍將宗教信仰私有化,他們傾向於把信仰和自己的生活加以分割。人們習慣將在教會裡教導的東西留在教會裡,好比一個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內容留在課堂上一樣。除非我們刻意又努力地將所學到的信仰內容和現實生活融合併加以應用,否則信仰仍舊是信仰,我們的生活仍舊不會有任何改變。

  改變的關鍵在於:從表面對信仰的順化轉變為價值觀的改變。

  一個信徒轉成門徒最大的困難不在於表面遵守基督的行為準則,而是在於內在價值觀的徹底轉變。要衡量價值觀是否有改變,就必須要有一種反文化的世界觀出現,也就是真正的價值觀改變。除非我們的核心價值在聖經的光照中被神改變,否則就無法發生真正的改變。

三月下

【作門徒系列之二】

  在我們瞭解了什麼是真正的「主的門徒」之後,我們接下來要思想的問題就是我們怎樣成為主的門徒。顯然,沒有人一信主就可以成為主的門徒,他/她需要經過一段門徒訓練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生命的投資。保羅一生致力於門徒訓練,他曾對他的學生提摩太說:〝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後2:2)保羅在訓練提摩太的過程中,將各方的見證、教導、訓練,以及保羅所持守的信念,並將生命傳承給提摩太,而提摩太是一個願意將這生命繼續傳下去的人。

  保羅不會將這種生命傳給一個不願意傳遞下去的人。我們服事眾人,幫助他們的靈命成長,時時用耐心和禱告來驗證他們的生命有沒有成長,有沒有結出果實,如果沒有,我們需要繼續幫助他們。

  因此,門徒訓練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要訓練出能繼續培訓出門徒的人!這就是回到主耶穌所吩咐的大使命中:使萬民作主的門徒。門徒必須一代一代將這生命傳承下去,門徒生門徒,不斷地生生不息,直到主耶穌基督的再來。

  被訓練出來的人,就是主的門徒,就是天國的子民,他們擁有天國的異象,能持守天國的目標,因而改變世界。

  我們自己是屬於哪一類人,我們就會訓練出哪一類人,那一類的人就在教會裡培增。如果我們訓練錯了,他們完成訓練後不能委身於基督的大使命,我們所做的就會徒勞無功,沒有任何果效。我們下一次將繼續思想怎樣訓練出〝主的門徒〞。

三月上

【作門徒系列之一】

  耶穌復活後升天前和門徒在加利利約定的山上見面,給門徒頒布了主的大使命:「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20)這是我們非常熟悉不過的經文。

  但中間的19節「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這一段經文看起來有三個動詞:「去」、「作門徒」和「施洗」。從英文的翻譯來看:「Therefore go and make disciples of all nations, baptizing them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and of the Son and of the Holy Spirit.」(NIV)這當中有兩個動詞「go」和「make (disciple)」,「baptizing」則為分詞。而第20節的「教訓」(teaching)其實也是分詞。那麼在希臘文原文中,只有「作門徒」是動詞,「去」、「施洗」和「教訓」都是分詞。而「作門徒」這個動詞卻是一個命令語氣!

  有了這個對文法的認識,我們在理解這幾節經文的時候,就能夠有一個正確的神學觀點。首先是我們認識耶穌的大使命是來自一個至高的權柄,無論如何,這個命令要被執行下去。第二,主耶穌要我們順服祂「使萬民作主的門徒」的命令,這個命令一定會伴隨著「去」、「施洗」和「教訓」。我們要去傳福音,是的;我們要去給信主的人施洗,是的;我們又要教訓他們遵守神的道,是的。這一切都與「作門徒」有關。

  馮牧師在2月25日的主日講道特別提到,主耶穌的吩咐不是著重在建立人數眾多的教會,而是在教會裡面,有許多能成為主的門徒的人。進一步說,這些主的門徒,他們帶著使命,要使那些還不是主的門徒的人,也成為主的門徒,並且那些後來成為門徒的人,再使其他人成為主的門徒。這才是實踐主耶穌大使命的教會。換句話說,蒙主喜悅的教會不一定是人多,人多有可能是帶著其他目的而聚集。我們最怕教會變成一個同鄉會、聯誼會或俱樂部,大家在一起僅僅是維持著友誼的關係層面。

  然而,主耶穌的大使卻不是如此。它非常具有挑戰性和顛覆性。要麻,去做一個單單得救的人,只等著主耶穌再臨的那一天,跟祂一起進入天國就好。或是在教會盡心盡力做著自己認為可以得主稱贊的事奉,那些會讓我們感覺到焦慮或不安的事奉,我們最好避開它。但如果我們想清楚了,原來主耶穌的大使命不是要我們作前兩者這般的信徒,而是一個徹頭徹尾跟隨耶穌的人。 我們可以好好思想主耶穌給少年財主的挑戰:「你若願意作完全人,可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太19:21)什麼是我們的「所有」?我們願意為主「變賣」(撇下)嗎?

  雖然這個使命以命令開始,我們不免覺得驚惶,原來作主的門徒是要立下心志撇下自己的「所有」。然而,我們也要注意到,這段大使命的吩咐,在結束的時候卻是主耶穌的安慰,那與我們同在的應許。有主的同在,我們還懼怕什麼呢?

二月下

  《世界在等待的門徒》是斯托得牧師生前的最後一本著作,這本書的原文是「激進的門徒」。激進通常用在政治上,指一些自由改革派的極端見解。後來這個字引申為形容一個人追根究底的見解,以及全然委身,全心投入。因此把「激進」和「門徒」放在一起,正能突顯出基督徒委身的程度各不相同。耶穌在撒種的比喻中提到四種不同的土壤:路旁的土、石頭上的淺土、荊棘裡的土,以及好土。

  土壤的好壞決定了種子最終的結果。第二種土是無法讓種子生根的土,「沒有根」是基督徒生命的最大危機。「沒有根」的基督徒逃避成為一個激進的門徒,而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選擇性服事。選擇那些容易的、合適的、舒服的服事,避開及逃避需要付出代價的服事。但是,一旦我們承認耶穌不僅是我們的救主,又是我們的主的時候,我們就無從選擇,也無法挑剔,只能順服在祂的權柄之下。

  任何企圖只想進天國而不願委身的基督徒,都只是在世俗世界中隨波逐流的人,當初他可能得救了,但是「失根」的結果,有可能導致一個悲慘的結局。多元文化、物質主義、道德相對主義和自我主義,這四種力量正在一步步蠶食基督徒的生命。

  徒11:26提到門徒被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開始的。「基督徒」就是跟隨基督的人,也是像基督的人。當我們對別人說自己是基督徒的時候,我們就一定要像基督。否則我們就愧對了這個稱呼。為了這個緣故,我們鼓勵所有自認是基督徒的朋友,務必好好思想自己的身份,並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作一個激進的門徒,委身於基督,學像基督。教會為你預備了門徒訓練課程,正等著你的到來。

二月上

  有一次耶穌的門徒去買食物,他們買回來之後要給耶穌吃,但耶穌卻說:「我有食物吃,是你們不知道的。」(約4:22)門徒們很驚訝耶穌是從哪裡得到食物的?耶穌的回答更讓門徒摸不著頭緒,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做成他的工。」(約4:34)差耶穌來的人是誰呢?答案是天父。遵行天父的旨意,完成祂的工作,就是耶穌吃的「食物」。這「食物」要怎麼吃呢?其實物質的食物是為了滿足我們生理的需要,我們從生下來就要吃、要喝,以維持生命。食物的重要性不僅在於維持我們生命所需要的營養,同時食物也能帶給我們身體的滿足。

  聖經中記載了許多筵席的故事或比喻,耶穌也曾親自參加婚宴(約2:1-12)。有酒有菜,人生最大的享受之一莫不過如此!耶穌所說的「食物」說的是指屬靈的食物。物質的食物能叫人身體滿足,而屬靈的食物乃是叫人的心靈滿足。耶穌在與撒馬利亞井邊打水的婦人談道,祂很有條理地引導她認識真正活水。井裡的水永遠不能解心靈的渴,心靈的渴只有活水—即聖靈能滿足人真正的需要。怎樣得到聖靈?只有通過信耶穌才能得著。相信耶穌是真神的兒子,祂為我的罪而死,又有大能從死裡復活,這樣就能借著聖靈重生,得到那永不飢渴的生命。這也是我們能敬拜神的唯一條件,因為「那用心靈按真理敬拜父的,才是真正敬拜的人。」(約4:23,新譯本)因為,若我們的靈沒有被聖靈重生,我們就算來到教會跟著大家一起唱歌敬拜,但這卻不是真正的敬拜,因為那個裡面的靈是不對的。

  因此,我們不僅需要聖靈(活水),也要借聖靈來敬拜父神,而且還要靠著聖靈的能力來做成天父的工。這樣,我們會得到滿足。你有聖靈嗎?你需要聖靈嗎?你真的需要聖靈來解你的渴,你也真需要聖靈來引導你敬拜父神,你真正的食物就是遵行祂的旨意,去做成祂的工!

一月下

  提摩太前書3:8-13提到作執事的資格,大致上與作監督的資格相近(3:1-7)。這兩處的經文絕不是與一般信徒毫無相關,他們以為他們從未想過要擔任這些重要的職分,所以常常忽略這兩段經文的教導。新約有一個觀念,就是凡屬基督名下的人都是〝祭司〞(彼前2:9;啓1:6;5:10)。因此每位信徒都要讀這一段經文,在神的家中每個人都隨時有可能被呼召擔任這重大的責任。

  首先保羅提到〝作執事的,也是如此〞,就是作執事的要具備以下的條件:端莊(值得尊敬)、不一口兩舌(不口是心非、不嚼舌根)、不好喝酒(有節制、不縱容)、不貪不義之財(對錢財沒有非分的貪婪);存清潔的良心,固守真道的奧祕(真誠相信真道並能持守,可能指在教導上也可參與協助牧者);另外又加上〝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好好管理兒女和自己的家〞,也就是說在婚姻上有多妻的、離過婚的、有婚外情的(包括婚前與婚後),都不適合成為執事。尤其在提摩太所牧養的以弗所這樣的大城市,人們都希望在教會裡爭取一個地位,故要有審核的機制(〝要先受試驗〞),如果這些候選人沒有可責之處,也就是說在家庭裡,他們的兒女也都是端莊順服,夫妻關係忠誠、融洽,並支持配偶在教會的事奉。對外也有好名聲,無論家庭或事業都是可靠忠心的。一個人能管理好自己的家,才能管理好神的家。對於女執事的要求也是這樣。

  一個人能達到以上的條件,就能稱作〝無可指責〞。亞當的後裔都是不完全的,沒有人是〝無可指責〞,然而保羅所指的並不是〝無罪〞的完美,乃是在眾人中選出一定條件的人來事奉教會,他們在靈命上成熟,在道德的要求上合格。當他們盡心盡力事奉,就使自己進到〝美好的地步,並在基督耶穌裡大有膽量。〞(3:13)

一月上

  去年十二月在學人團契當中有孫傳道來分享宣教的信息。他特別提到2011年剛過世的英國福音派領袖約翰.斯托得(John Stott)的一本書《世界在等徒的門徒》(The Radical Disciple)。斯托得在這本書裡提醒這世代的基督徒,要徹徹底底作主的門徒。在他筆下的門徒,不是一群乖乖牌、專顧自己、閉門造車、墨守成規的人,反倒是一群擁有國度視野的基督徒。他們勇于思考、看重他人,常常保持開放的彈性,力求更新教會,抗衡世界,同時關懷世界,甚至看重環保議題,實踐簡樸生活。

  此書原文為:The Radical Disciple,意即〝激進的門徒〞。何謂〝激進〞呢?一般所說的激進的定意就是〝面對危險〞、〝願付代價〞、〝不隨波逐流〞及〝與眾不同〞。這也意謂者〝不顧一切〞、〝有影響力〞、〝突破進取〞、〝為世界帶來改變〞。特別我們看使徒保羅就是這類〝激進的門徒〞,若沒有他這樣的門徒,今天的基督教不會是目前這個樣子的。而我們在教會裡卻可見到三類的基督徒: 第一種是禮拜天來作(坐)禮拜的基督徒。這是屬於消費導向的心態,甚至遊走在不同的教會之間,看看教會能提供他什麼服務,或是能得著什麼。

  第二種是安分守己,願意服事的基督徒。這是屬於一種盡本分的態度,該參加的聚會都會參加,該做的服務也都盡力去做。從其他人看起來這是蠻不錯的信徒,但是若往深層去觀察,可能這類的信徒欠缺一種熱情,也就是當他遇到危險、困難或挫折時,他選擇退卻,因為這是對他最安全的做法。他不想當一個〝激進〞的信徒,只願安安穩穩過一輩子安分守己的基督徒。

  第三種是有使命感,且願付代價的基督徒。這是有高度使命導向的基督徒。就這是斯托得牧師所期望的當代門徒,那才是真正耶穌所呼召的門徒。耶穌的大使命(太28:19-20)發出,所尋找的正是這類的門徒。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太16:24)你願作主耶穌的門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