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

  巴刻牧師( J. I. Packer,1926-2020),是著名基督教神學家,被公認為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福音派領袖之一。他深度觀察當代基督教會的衰弱,提出了一針見血的意見和醫治的藥方。

  基督教會衰弱的背景是,信徒普遍把自己當作是個信仰的旁觀者,信仰和生活對他們來說只是個理論,他們用自己的主觀和經驗來評判關於信仰的種種,他們聲稱他們的看法是客觀的,但事實上他們所根據的卻是來自人類文明發展出來的種種學說和理論作為評估的基礎。但事實上,基督徒的信仰不僅牽涉理論,需要我們去理解,並且需要做出抉擇和付諸行動。

  舉例來說,理論上我們知道神是公義的,也是慈愛的,神會赦免悔改的罪人。但在實際上當人犯罪得罪神悔改之後,真的不會有什麼事發生嗎?在民數十四章,以色列人因為聽信了十個探子所報的惡信,他們起了要背判上帝打死摩西和亞倫的行動。若不是摩西懇切地向耶和華求情,神早用瘟疫除滅了所有的以色列人。神接納了摩西的懇求決定赦他們,但他們雖保住了性命,卻不得進入迦南地。另一個例子是大衛王犯罪,他後來悔改了,神也赦免他,但是他的行動所帶來的後果不能因此消失。誠然,每個信徒都曾經是浪子,神像慈愛的父親一樣接納回頭的浪子。沒有錯,回頭的浪子之前的過犯被神一筆勾銷,浪子成為新造的人,但新造的人仍要彌補所造成的傷害,而彌補之後,從此浪子就可為所欲為?

  主耶穌對行淫被抓的婦人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8:12)「不要再犯罪了」就是這位聖潔之神對我們的要求。保羅同樣對那些想要繼續過犯罪生活的信徒說,你們不能一方面仍活在罪中,一方又祈求神的恩典赦免(羅6:1-2)。除非我們認識這位聖潔的神,並且依據祂的聖潔要求去生活,否則的話,我們的信仰只是理論,是死的,是自己在騙自己!

  為什麼我們要自己騙自己?因為我們把神看小了,把人看大了。我們用人的角度來思想神,我們一定會把神看小了。神在今天不會審判祂的子民嗎?如果我們所信的神是昨日、今日到永遠都不改變的神,那麼祂的道德準則也是不變的。祂過去沒有對犯罪以色列人手下留情,今天對犯罪基督徒就網開一面,不會,祂不會有兩個標準。祂的公義不變,祂的慈也不變。祂在過去怎樣平衡祂的公義和慈愛在以色列人身上,在今天祂仍然這樣做在基督徒身上。

四月

  上個月「牧者的話」鼓勵弟兄姊妹參加週間的團契或小組的聚會,這是我們實踐教會肢體團契生活非常重要的一環。肢體之間如果沒有實際的相處時間,我們很難只憑著主日崇拜就能學習到肢體彼此相交的美好。藉著非儀式性的聚會,我們彼此分享著神寶貴的話語,又如何在生活中能應用出來,並藉著互相的代禱,使我們不僅與神的關係更加親近,也讓參與聚會的肢體的關係更加緊密。我們就像是生命的共同體,正如聖經所說:一主、一信、一洗, 一神(弗4:5-6)。這段經文是講到的重點:「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弗4:3)

  然而這一切的合一,都必須建立對神話語的中心上。熟悉神的話語是我們認識神的第一步,但令人驚訝的是,許多信主多年的基督徒甚至未曾讀過一遍完整的新、舊約聖經。他們一再重覆選讀比較熟悉易懂的章節,對於冷門及較艱澀的書卷則敬而遠之,長期下來自然對神的認識產生了某些偏差或偏見。這樣的發展有害於基督徒的信仰與信心,要說他們相信神、認識神,其實又似乎對神很陌生?要彌補這樣的缺失,非得從熟讀聖經開始不可。

  人與神、人與人之間的種種問題的產生,相當程度是因為從不認識神、不太認識神開始的。我們通常以為我們認識神,但這樣的宣稱是大有問題的。因為上帝並不是一個理論、一個物件、一種可供人們「品頭論足」的對象;反之,神是大而可畏,即使窮盡全人類歷世歷代的智慧,都不能了解其億萬分之一。因此,鼓勵我們的弟兄姊妹一年讀完一次聖經,並參加週間的聚會,以及報名參加「認識神」的門徒訓練。認識神是我們活著的一生最重要的工作,並且能使我們因為一年比一年更認識神,使我們更加愛神、敬畏神,並且更知道事奉神乃是我們報恩自然行動。

  四月的復活節是一個一年中最值得紀念的屬靈大日,在這個節期,我們是否更多默想主耶穌基督?更多體會祂降世為人的對我們的重大意義?是否我們在除了放假休息之外,我們對神的救恩有更多的體會?不如趁著這個復活節假期,我們拿起手邊的聖經,仔細再讀讀馬太福音26-27章有關耶穌受難的記述,或是其他福音書相同段落的記述。

  耶穌的降生與受害決非偶然,那是這位我們測不透的神所行的奇妙大事。當舉世慶祝耶穌的降生多於復活節時,我們要說,那真正的聖誕意義不在馬槽,而是在加略山。只有當我們領略耶穌為何降生在世上,我們才能明白基督降生的真正意義。因祂為拯救我們而生,也為拯救我們而死。神是配得一切榮耀與稱頌的,從今時直到永永遠遠。

三月

  團契的原文是 koinonia,它的意思是「在一起生活」。英文聖經翻為fellowship, sharing, participation, contribution ;德語聖經用“lebten in enger Gemeinschaft”(緊密的共同生活)來表達;中文聖經則翻譯為:相交、交接、一,在徒2:42提到:「彼此交接,擘餅,祈禱。」還有更多篇幅提到:「同心合意、一同擁有、一同領受、同負一軛、捐輸、幫補」等等。這些都是團契生活的屬靈內容。

  很多時候,我們很容易把團契/小組當作一個「聚會形式」。我們常問:「你們教會有多少個團契/小組?」(「小組」是教會裡另一種「團契」的稱呼)這裡的團契用法是名詞;或問:「弟兄姊妹的團契生活過得怎樣呢?」這裡的團契就變成形容詞或動詞了。一般的教會比較重視團契,而非團契生活。若團契只有聚會,沒有實際的生活相交,那就不是真正的教會了。

  因此我們要問,教會的信徒當中有少人參加自己教會的團契?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如果身上的肢體雖然有一部份在身上,卻沒有功能,那這樣的教會就是身體有狀況了。團契是一種屬靈的伙伴關係,彼此間處於相交的狀態,具有同有、同享、同心合意、同負一軛的一種親密關係,這樣的親密關係才是「團契」。

   如何才能過真正的團契生活?首先,最重要是「個人與神的親密關係」,沒有個人與神的團契生活,就不可能改變我們的生命,也就不能活出「彼此相愛」的命令了。有兩段經文清楚地提到這種真正的「團契生活」:1. 與神相交:「我們若說是與神相交,卻仍在黑暗裡行,就是說謊話。不行真理了。」(約壹1:6)2. )與門徒相交:「我們若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就彼此相交,他兒子耶穌的血也洗淨我們一切的罪。」(約翰一書1:7)

   世人的社交,有各種社會團體,但這不是團契;團契不是社團、俱樂部,必須是在基督裡一同為肢體的人,才可能有團契。這是同屬於一個身體,有生命的關聯。這個身體同時要從世界分別出來,追求聖潔,才有可能相交。團契的唯一目的,是興旺福音,使主的國度擴展,在地上建立美好的見證。我們要認清楚:不論和睦同居有多美好,那並不是基督徒相聚的目的,我們要完成主的大使命才是。我們要鼓勵所有的信徒渴慕過一個團契生活,竭力與神、與弟兄姊妹的建立親密的關係,一同奔走天路,在主耶穌再臨時,一起歡喜迎接。

二月

  今年度的會友大會,教會需要重新改選新一屆的理事和執事。由於我們教會的人數不多,又陸續有會友離開柏林,我們需要補足教會同工的數目,好在新的一年中,繼續靠著神的恩典,在柏林傳揚主的福音,建造合乎主心意的教會,服事此地的華人同胞。

  首先,我們認識到,執事的職位乃是上帝所設立的,教會需要按照聖經的原則來選出願意服事神、服事教會,讓基督得榮耀的人。其次,我們要認識到,執事的品格跟其他的基督徒的品格要求是一樣的。我們所有的基督徒事實上都是同樣的品格標準,這樣的標準,也是每一個基督徒個人生活的屬靈標準,所以,沒有執事的品格標準高過一般信徒的這種差別。也就是說,不作執事的基督徒,跟作執事的基督徒的屬靈生活標準是相同的。甚至,一般信徒的屬靈生活標準,也要和傳道人的標準相同。這是上帝為教會領袖設立的標準,同時也要成為教會其他弟兄姊妹效法的榜樣。 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每一個信徒,都應該具備作為執事的資格。他們在婚姻上、在品格上、在家庭上、在對主的忠心,都應該是信徒和非信徒的榜樣。

  所以,不是執事的基督徒,他們在生活上並沒有放鬆道德標準的條件。每位信徒必定有恩賜,因為聖靈按祂的心意賜給每個信徒不同的恩賜,為的是事奉神。並且主的原則很清楚:多給誰就向誰多要。主看信徒服事的心志,不是看他/她有什麼恩賜、才幹、能力,而是看他/她是否是忠心又良善的。

  你羡慕善工嗎?你把作執事看為一種榮耀嗎?你看重善工的價值高過世俗的價值觀嗎?你有強烈的意願要事奉主嗎?你把作執事看為你不能逃避的責任嗎?提前3:13告訴我們一個善作執事正面的結果:「因為善作執事的,自己就得到美好的地步,並且在基督耶穌裡的真道上大有膽量。」這是指這個人在神眼中得的屬靈地位,因為他/她「在基督耶穌裡的真道上大有膽量」。在世俗世界裡基督徒不受歡迎,基督徒的領袖更容易被人毀謗,然而教會需要勇者,在這個亂世中成為真理的守護者、成為社會中的良心。你願意成為教會的勇者嗎?

一月

  在新的一年,多數人都有新的願望和新的計劃,不知道弟兄姊妹新年的願望和計劃是什麼?無論你的願望和計劃是什麼,神的兒女總會留下重要的空間,是單單由神來支配使用的,因為以弗所書2:10說:「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這節經文說到,我們得救之後的生命應該呈現的樣子,就是行出神要我們行的事情。

  神要我們行的事情,就是活著像基督,並叫世人認識耶穌基督的救恩。一個基督徒能活出像基督的生命,並不是不用努力,自然而然就會活出那個樣子。保羅在以弗書第四章,教導我們關於基督徒的品格的養成,也是就成聖的一些原則:脫去舊人,穿上新人。並在聖靈的合一中,建造基督的身體(教會)。

  為了達成主耶穌基督的大使命,我們不能只講一些空泛的口號,而沒有一些實際的行動。開啟這些實際的行動,我們需要一個作基督徒的入門,那就是「認識神」。學園傳道會的創辦人說,對一個初信的基督徒來說,再也沒有比「認識神」更重要的學習了。其實不止是初信的基督徒,每一位基督徒都應該花時間來好好認識神。

  一個有系統的認識神課程,不單能幫我們更深地信靠神,也能在我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發揮影響力。它可以幫助我們做好我們手中的工作,導正我們的屬靈生活,建立正確的基督教價值觀。每一個受訓的門徒會更樂於事奉神,因為他認識了這位神的重要屬性;他會更喜歡讀祂的話語,因為祂的話是我們屬靈生命得以成長的養分。

  因此,我們教會所推動的門徒訓練,是藉由研讀《認識神》這本書來幫助我們實踐主耶穌大使命其中的一個步驟。我們當中有一些人已經上完了「認識神」的門徒訓練,但是還沒有很多,也還沒有全面。我們希望每位弟兄姊妹都能成為主耶穌的門徒,在主裡面存謙存的心學習作門徒的功課,因為謙卑才是門徒應該有的樣子。箴言15:33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訓誨;尊榮以前,必有謙卑。」懂得謙卑的人是認識神的智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