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宣道會信望愛堂是隸屬於德國宣道聯會(MAKD)之下的華人教會,我們在德國與不同語言的宣道會,如德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英語等,共同在聯會的大家庭當中一起成長和事奉。每年聯會都會召開一次全體宣道會的退修會和年會,此時各教會都會派代表來與會。在會議中除了有信息分享之外,我們也有機會能聽到其他宣道會的事工分享,他們的感恩事項及需要,並且一起為彼此相互代禱,在主裡不分語言、種族彼此記念,確實實踐主基督彼此相愛的教訓。
感謝主,今年的聚會在馬堡附近的Bad Endbach舉行,大人加小孩共有61位參加。在柏林有從事家庭教會網絡的aXecess事工,他們與說德語及阿拉伯語的成員合作,建立起Journey教會,目前已有三個家庭教會和一個查經班每週聚會。另外則是在白湖區(Weißensee)的藝術家福音事工Envision。這裡有四萬人口卻只有四間福音派教會,其中之一是屬於Journey的家庭教會。這裡的居民大多是無神論者,他們缺乏的是有人向他們傳講基督。藝術家是最常被教會乎略的一個族群,他們常常不知道該怎樣藉由藝術創作來表達他們的信仰,因此這個事工除了要幫助他們認識基督信仰外,也幫助他們藉著藝術來傳達信仰。
我們要特別提到在科布倫茲(Koblenz)的阿拉伯語教會,牧師是敘利亞人,然而因為他們的教會人數少無法供應牧師的生活所需,因此他平常以開公交車維生,並且教會缺乏給第二代孩子的聚會場,因此亟需我們的代禱。而在柏林的Lighthouse則有美國宣道會宣教士的Sprachcafé事工,教導阿拉伯人德語及英語。另外在Neukölln有阿拉伯語的宣道會,這次也有分享他們的婚姻輔導事工。
在西班牙語教會方面,法蘭克福宣道會因為正好要聘請新牧師,這次未能來參加;而在柏林的西班牙語教會最近承租到我們教會附近,可容納200人聚會的新場地,目前正在進行裝修工程,感謝讚美主!
六月初教會的生活營的地點在Waren,這裡也有宣道會的國際教會,他們在這裡向德國人傳福音,同時也用教英語的方式來進行福音事工。今年聯會同時開展了三個新的事工,分別在羅斯托克,和即將進行的海德堡及杜塞道夫。羅斯托克和海德堡將以德國人為主,以德語和英語為媒介。杜塞道夫則以華人為主,以普通語和德語(第二代)來服事當地的華人。求主賜給我們宣道會今年有加倍的成長,為主繼續得人如得魚!
一個被聖靈重生的人,不是為了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而是當人被聖靈重生時,神就在他的生命中一個全新的創造。在路5:36-39耶穌講了一個比喻:「沒有人把新衣服撕下一塊來補在舊衣服上;若是這樣,就把新的撕破了,並且所撕下來的那塊新的和舊的也不相稱。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若是這樣,新酒必將皮袋裂開,酒便漏出來,皮袋也就壞了。但新酒必須裝在新皮袋裡。沒有人喝了陳酒又想喝新的;他總說陳的好。」
耶穌要講的是一個革命性的概念,耶穌基督要帶來一個全新的改變。那個改變不是把舊的東西修補改進,也不是把舊的東西放在新的容器裡。但人習慣用舊的觀念去生活,人很難改變,而且基本上人不想要改變。所以這個全新創造的生命,特別是對我們受到儒家文化影響深遠的我們,有一個革命性的改變。作基督徒不是成為一個更好的孔子、更好的孟子。不少人想把人的品格、道德提升,以為這樣就可以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絕對不是!
福音信息的中心,是基督為我們的罪被釘十字架,而且我們的心裡面有許多邪惡,我們無法靠著自我修練來自救。如果我們自己覺得,我們不算是太壞的人,可以靠著自己的努力,慢慢一點一點改善,我們就會朝著好的方向走。這是許多基督徒靈命軟弱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們不知不覺地用了傳統的東西來自我改善,例如:「吾日三省吾身」、「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我們要一再強調,福音就是單單相信基督而得救,而不在於我們是誰、我們有多努力去做個好人。如果我們明白這個「新造的人」的真理,就會深深影響我們日後的行為。這就是福音,在我們什麼都沒做之前,神已經先接納我們。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對神恩典的回應,相信基督並接受祂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今天教會的信徒如果不明白自己已經是新造的人,以及他們是基督的特使的身分,會是怎樣呢?這點我們真的要好好思想。當你認識到自己是基督裡新造的人,並且是基督的特使,那我為你感謝神。我也盼望弟兄姊妹在此時就更新你與神的關係,對自己說:與神和好吧!因為只有我們每個人與神和好,基督徒之間才能真正彼此和睦、彼此相愛。願我們今天得到神話語的祝福,從我們自己開始,我們天天與神和好!
宗教的定義之一在於,你需要為神做些什麼,然後神才會給你什麼。這是基督教之外的宗教的運作模式,但不知何故,不少基督徒也用這種運作模式來過他們的信仰生活。但這不是基督教!這只是用基督教的名字替換了其它的宗教而已。然而這種運作模式對基督徒的信仰是很大的傷害,「要為神做點什麼」的思想,其實是來自「以人為中心」的人本主義出發,而不是「以基督為中心」。
聖經不是教導我們要事奉神嗎?那麼為什麼同樣是「要為神做點什麼」的兩個人,他們的模式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出發點呢?首先,我們需要思想的是,究竟我們「為神做點什麼」有什麼目的呢?如果我們的出發點,是希望我們這樣做為的是要從神那裡得著祝福、平安,或是別的什麼,這樣的動機就是宗教。這樣的動機是出於一種「交易」的概念,他們站在與神同等的地位上,尋求一種有益於自己「平等互惠」關係。一旦他們為神付出了卻得不著相等的回報,那麼就會讓他們的信心崩潰,結果常常是遠離神,不再像以往那樣熱心敬拜神。
另外一種人也是「要為神做點什麼」,但是他們的出發點是出於信心和順服,又是出於對神的感恩。怎麼說呢?因為他們深深感受到神對他們的愛,他們被主耶穌犧牲的愛所感動,他們認識自己的罪孽深重,若不是主耶穌的救恩,他們不能相信他們的生命可以活得這麼豐富、這麼有意義。因此,愛主之心、順服之心就從他們的心裡發出。聖經所講的一切、主耶穌的吩咐,他們從心裡願意遵行,於是「要為神做點什麼」,只能說是以他們微小的力量來回報神的恩典的動機罷了,他們事奉神、敬拜神的目的,並不是想從神那裡得著什麼,而僅僅是出發內心對神的愛的回應。
這樣的想法是何等的寶貴!基督信仰從此不再是一種轄制人的東西,因為當人深深體會神愛他、看顧他,赦免他一切的過犯,又賜給他永生,他還需要從神那裡得到什麼呢?沒有了,世上的榮華富貴、名聲地位,都無法跟神的恩賜相比。因此,親愛的弟兄姊妹,除非我們常常連於耶穌基督這棵葡萄樹,否則我們無法靠著自己結果子。我們花的大部分時間是跟誰連結的呢?是網上的視頻、短影音、影視節目,我們與主耶穌的連結多於這些嗎?如果不能多於這些,我們是不能結出果子的。人會結出果子是因為他們連於基督的生命,就自然會結出果子,不是人「要為神做點什麼」,而是「神已經為我們做了什麼」!
主耶穌基督在復活升天前說了兩段話,第一段記載在太28:18-20,在那段經文裡,主耶穌以祂至高的權柄,將傳福音的大使命頒布下來,要使萬民作主耶穌的門徒,並繼續這樣的使命。這個大使命的性質本身就是一道命令,它如同是一位軍隊的指揮官,下達給士兵們的命令,士兵必須遵行指揮官的命令,不打折扣,如實的完成。第二段話記載在徒1:8,這段經文所講的內容與馬太福音類似,都是要向普天下去傳福音,直到地極。所不同的是,這段經文強調傳福音必須依靠聖靈所賜的能力,而非人力所能完成。
因此,我們綜合這兩段話的教導,我們可以歸納出主耶穌基督的心意:祂是一位宣教的上帝,祂為了拯救世人而來,在祂完成救贖大作之後,祂將建立教會的任務交給教會。而教會必須承接祂的命令,貫徹紿終。祂也應許賜下聖靈,藉著聖靈賜下的恩賜和能力,教會方能完成主的命令。
我們從這點看到,主的使命是我們不可推拖的責任,教會的弟兄姊妹有義務和熱情,如同精兵接受這位宣教指揮官的吩咐,讓更多的人成為主的門徒──也就是讓祂的教會有更多的精兵。弟兄姊妹要順服的,是這位至高權柄的指軍官,祂將這榮耀又艱苦的任務託付給我們,我們原是不配,但承蒙主耶穌基督──至高的主宰看得起我們。
教會如今能夠回應主耶穌大使命的行動,就是盡我們所能的、積極的、刻意的(intentional)、謙卑感恩的,用這樣的心態來接受主的託付和差遣。我們教會首先已跨出第一步,就是成立早堂的崇拜。我們禱告有主的通達道路賜給我們,在德國教會結束他們的崇拜後,我們能接續起這個城市的福音工作。現在,學人團契也在進行轉型。幾個月前,德國宣道會聯會主席Vernon牧師在與各教會及宣教士的視訊會議中,建議及推動「細胞小組」來成為發展教會的助力。所謂的「細胞小組」就是以「破冰、敬拜、查經及禱告」四軌並進的方式來運作。學人團契都一直有這樣的基礎,因此轉型是不難的。我們所要強化的,就是在小組長及副小組長的訓練上,讓他們學習如何帶領查經。我們特別會著重禱告,我們的禱告將導向傳福音的異象,將更多的時間放在為福音名單的禱告上,每位組員都可以在這一年內,為三位未信主的人禱告,我們請求聖靈動工,賜給我們力量,除了禱告不懈,也求主催逼我們走出去。因為主耶穌的使命就是要我們「去」。